1、壁葬 壁葬墙和普通的墙体高低相仿,略厚些,墙体正面分布着井字形的壁葬格,大小可放入骨灰盒。格位口用石材封死,石材外表面就当作墓碑,刻上碑文。一堵壁葬墙可安置几十乃至几百个骨灰盒,存放量极大,又节约土地。壁葬的建筑形式十分丰富,有回廊式的,有亭子式的,有四合院式的还有多层式的等等。成都大部分公墓都有壁葬价格从几千到几万不等。
2、树葬 树葬分为古代树葬和现代树葬。古代树葬在中国东北和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颇为常见。而现代树葬是殡葬的一种新形式,就是人们植一些树木,将亲人的骨灰撒在树下或者隐埋骨灰盒在树下「不是一人独享一棵树,而是树下有很多户」。现代树葬 大的特点就在于,它的地面是没有任何殡葬设施的,而是以纪念树或自然石、围栏等刻字为标记。
3、地宫 地宫是石雕刻和石结构相结合的典型建筑,是陵寝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,为安放死者棺椁的地方。多见于帝王陵寝和佛教高僧。目前是以地下房屋的建筑模式。在成都比较有名的是文殊院地宫「售罄」和新都宝光塔陵、双流福寿园为主。另外青白江红庙子和雅安卧佛山也修有地宫福地。
4、草坪葬 大草坪式的墓园的理念是由普鲁士的风景艺术学家Adolphe Strauch在1855年左右进行辛辛那提市的Spring Grove公墓的“风景草坪计划”项目时提出并得以发展的。这种形式的墓园中交通用地大量减少,自然流线的道路划分不同墓区,墓区内从草坪上自由穿行到达各墓穴,墓穴规整统一排列布局,乔灌木的运用减少而草坪增加,地上墓碑相对统一等。和乡村式墓园基于浪漫主义的精神不同,这种公墓形式反映出人们受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影响的自然观,一切都趋于更加简洁单纯。它是景观设计和系统规范的结合体,对墓园中各要素开始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总体规范作指导了。这时的墓园中景观风格统一,墓地的使用者不能随意分隔或围合地块,不能按个人的意愿进行植物配置,这一切都由公墓的所有者统一布局和管理。
5、叠墓 又叫上下墓就是骨灰盒叠骨灰盒,中间有隔离板。是 近几年新开发的节约土地资源的墓葬形式。
6、集体葬 也叫大坑葬。简单说就是把骨灰集体倒在一个大坑混合葬在一起。不需要任何其他葬具辅助。目前集体葬一般都是免费的。
便宜的成都公墓:大邑金土坡公墓、青白江红庙子公墓、简阳卧龙寺公墓、雅安卧佛山公墓、蒲江红枫艺术陵园等。只是在整个公墓行情的情况下,这些公墓相对实惠很多。